編者按
以主流價值為光,解讀“濟南故事”,解碼C位新聞。愛濟南客戶端推出“追光”欄目,發揮新型主流媒體權威性和創新性,著眼經濟社會發展緊要處、關鍵處、動人處,推出一批“帶露珠、沾泥土、冒熱氣”的全媒體作品,弘揚主旋律,凝聚正能量,以前所未有的“自信與豪邁”與您一起闊步前行。
自2023春節假期過后,濟南市民有一個共同的直觀感受:濟南很“忙”。
從1月28日濟南公布GDP首破1.2萬億到緊鑼密鼓召開全市2023年“項目突破年”工作動員大會,再到各區縣陸續召開“新春第一會”、市委市政府連開“凝心聚力抓項目 蓄勢賦能促發展”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,濟南忙在盎然的春意里,全面打響了城市加速發展的集結號,正合力“拼”出一個經濟早春!
梳理發現,開年后全市召開的會議主題大都立足于本市、本區縣發展現狀,其措施內容雖有差異,但“拼經濟 謀發展”的核心始終貫穿各大會議,成為決策新年開好局的風向標。
增的趨勢在“延續”:GDP首破1.2萬億,增速3.1%!
1月28日,濟南市統計局官網公布濟南2022年全市生產總值(GDP)相關數據。根據市級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,2022年全市生產總值(GDP)為12027.5億元,按不變價格計算,比上年增長3.1%。
首破1.2萬億,增速3.1%,濟南的“經濟早春”令人見到了這座城市的韌性、潛能與活力。
潛能與活力自不必說,可為什么是韌性?這要從2022全年的經濟形勢分析:一季度GDP同比回落4.4%,半年增長0.7%,前三季度增長3.1%,全年3.1%的增速。有起有落的經濟增速刻畫了一個拼搏的濟南,不但經濟總量再上新臺階,還跑贏了全國增速,可不就是“韌性”十足!
當然,你要以為濟南的“韌性”僅僅如此,那你可太小瞧它了。在全市2022年GDP總量再上新臺階之時,工業、投資、消費等領域也頂住了多重下行壓力,展現了很強的韌勁。
工業生產回升向好,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增長1.6%,41個大類行業中,24個行業實現增加值同比增長,增長面達58.5%,達到全年高點!
固定資產投資穩步提升,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.8%,其中工業投資增長15.2%,增速高于全市11.4個百分點,拉動全市投資增長2.1個百分點,占全市投資比重為15.5%,占比提高1.2個百分點。
綠色升級類消費需求持續釋放。全市綠色消費需求逐步增加,全市限額以上單位新能源汽車商品實現零售額104.1億元,增長87.5%……
一項項振奮人心的數據中蘊藏著城市發展的重要信息:韌性滿滿的濟南經濟已呈增長之勢,為這座城市繪就著更靚麗的底色。
拼的勁頭在“狂飆”:力推1301個重點項目,總投資超2.4萬億!
交答卷、謀發展。
濟南,一刻也沒有停。
1月28日,濟南市2023年“項目突破年”工作動員大會上印發了《濟南市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(2023—2025年)》,明確了未來三年濟南十大領域第一批1301個重點項目,總投資超過2.4萬億元。
“起步即沖刺”!“新春第一會”擘畫了全年的政府工作藍圖,為濟南全年工作開展按下了啟動鍵。
為積極響應、迅速落實“新春第一會”精神,自2月1日起,濟南市委市政府“凝心聚力抓項目 蓄勢賦能促發展”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連開三場,彰顯了濟南“項目為王”強勢開局的決心與信心。
首先,2022年濟南在工業和信息化領域表現不俗?!八拇笾鲗ееa業持續壯大,集成電路、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蓬勃發展,獲評國家服務型制造示范城市,新增4個省‘十強’產業‘雁陣形’集群、2個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?!笔崂戆l現,今年全市“項目突破年”工作動員大會發布的第一批1301個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重點項目中,工業和信息化領域產業類項目共491個,占比達37%。
后勁之足,潛力之大,唯有一個“拼”字可解!
在繼濟南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曬成績單后,濟南“科技圈”熱搜也來了——2022年濟南在全球科研城市百強名單中位列第36位,相較2021年提升了21個位次。多措并舉完善區域創新體系,8項創新指標穩居全省第一。展望今年,濟南將全力推進中科院濟南科創城落地院所工程建設;在科創企業梯次培育上實現新突破;繼續組織實施“揭榜掛帥”項目,力爭突破5-10項關鍵核心技術。
有決心、有干勁,濟南科技以勇挑大梁的膽識和能力,展現其開局勢頭、新春氣象,在全市上下掀起齊心協力“搞科技”的熱潮。
經濟增長“三駕馬車”中,投資見效最直接。2022年,濟南實際使用外資突破30億美元關口,達到31.37億美元。今年,濟南全年計劃完成實際使用外資32億美元左右,制造業外資占比15%以上。
為將發展落到實處,濟南投促同樣圍繞“項目為王蓄動能”定下“全力以赴抓招商”方向、擂鼓搶春?!叭龍F”齊發!濟南將赴日本、德國、中國香港開展招商,瞄準“主戰場” ,實現省級以上開發區“全覆蓋”,擴大“朋友圈” ,20場以上招商推介持續發力,濟南“引進來”“走出去”的實招、新招紛紛亮相,新春的招商之旅已是“箭在弦上”。
萬事干為先,開局怎么干?濟南這三場主題發布會已經給出了答案,拿出爭的精神、拼的勇氣、搶的勁頭讓市民感受到一個熱氣騰騰的“狂飆濟南”正澎湃起一往無前的奮進“春潮”。
“數字經濟”浪潮涌:規模占比達到47%,全國排名第6!
泉城的“春潮涌動”帶來的不只是傳統產業通過“深改”發展質量明顯增強,中小企業躍躍欲試“挺”進“規上”,還有數字經濟“飛速”滲透在各行業鋪展開來。
何為滲透?這表示“數字觸角”延伸至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各環節,展現出為發展賦能、為生活添彩的強大創造力、驅動力。已有事實證明,濟南在這場“數字”新賽道競逐中,找到了自身發展的坐標并呈現出向上之勢。
濟南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占比達到17%以上,數字經濟規模占GDP比重達到47%,發展水平躋身2022全國城市排名第6位,在2022年度國務院督查激勵中,以第1名的位次入選建設信息基礎設施和推進產業數字化成效明顯市(州)推薦名單。大數據產業試點示范項目、首版次高端軟件產品、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、新建5G基站設施等數量均居全省第1位。
如果說只通過上述多個“第一”,還不能讓你感覺到數字經濟離你很近,但在濟南車間、工廠里上演的速度大比拼或許會讓你真切感受到“數字觸角”已延伸到你的身邊。
比如,力諾瑞特車間,顯示屏上數據實時跳動,機器運行轉臺、健康狀況信息一覽無余,不能開口的“啞設備”有了發聲能力;浪潮智能工廠,智能鎖附機器人每8分鐘可自動鎖完130顆螺絲,工廠可同時生產數十類產品,生產效率提升30%……
當然,僅僅通過這些還難以細述濟南數字經濟的發展全貌,但在數字經濟賦能之下而悄然改變的社會經濟等方面,彰顯的是濟南數字經濟發展的銳度和力度。從這一維度思考,濟南通過努力所贏來的數字經濟成績,更顯意義千重。
視線越過剛剛過去的2022,濟南錨定高質量,勃發新生機,GDP再上新臺階。2023重大項目建設熱火朝天,工業發展動力十足,招商引資馬不停蹄,科技創新動能澎湃,數字濟南全面起勢。正是,春潮泉城起,風好正揚帆。
(編輯:胥曰波; 責任編輯:楊秉鑫; 終審:孫佳音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