港口,被譽為經濟的“晴雨表”。說起港口,不少人想到的多是青島港等海港,事實上,港口并非沿海城市的專利。
《山東省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三年行動計劃 (2023-2025 年)》(以下簡稱“三年行動計劃”)提出,推進京杭運河黃河以北段適宜航段復航研究,完善提升“一縱兩橫,三干多支”航道網,構建“通江達?!眱群铀\網。
在山東的省會經濟圈和魯南經濟圈,一篇“深耕內河經濟、發展內河航運”的大文章正在徐徐舒展開來。
01
文章的開頭要從兩條河和一個詞語說起。一條是小清河,一條是京杭大運河;一個詞則是“通江達?!?。
小清河,曾經是山東重要的“黃金水道”。
兩宋之際,濟南知府劉豫派人沿清河以南的濟水故道勘察,用人力開挖疏浚河道,修筑下濼堰,把濟南的泉水導入濟水故渠,開通了航運,為別于已有的“大清河”,稱為“小清河”。
自此,小清河就成了山東一條重要的內河航道。
山東自古鹽業發達,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,小清河航運主要以運鹽為主,因而又被稱為“小鹽河”。早在百年之前就曾有“桅桿如林”的繁忙景象。
京杭大運河則是我國僅次于長江的第二條“黃金水道”,全長近1797公里,北起北京,南至杭州,貫通海河、黃河、淮河、長江、錢塘江五大水系,是世界上里程最長、工程最大的古代運河。在很長一段時間里,大運河都是溝通南北的命脈。
小清河、京杭大運河在歷史上都曾輝煌一時。但隨著鐵路、航空等交通運輸方式的興起,內河航運普遍輝煌不再。小清河以及大運河山東段的部分河段航道變淺、水源減少,以至停航、斷航。
現在,兩條河又迎來了春天。
2022年12月30日,小清河博興港以下60公里航道試航活動在博興港區湖濱作業區舉行,吹響了2023年小清河全線復航的號角。今年的濟南市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出,2023年將實現小清河正式通航。
“三年行動計劃”也提出,推進大運河黃河以北段適宜航段復航研究,完善提升“一縱兩橫,三干多支”航道網,將構建“通江達?!眱群铀\網提上了日程。
02
山東為何如此重視內河航運?
一則,從績效上說,水運相對于其他運輸方式有著獨特的優勢。
據測算,目前鐵路和公路平均運輸成本分別為0.145元/噸公里和0.45元/噸公里,長江水運僅為0.025元/噸公里。污染少,成本低,生態環保是水運的優勢??梢哉f,水路是交通運輸方式中成本最低的一種。
二則,補短板。
放眼山東,交通結構仍以公路、鐵路為主,水運開發空間仍很大,甚至是亟須補齊的一個短板。山東大學交通規劃研究中心主任張汝華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曾表示,山東公路運輸占比能達到七八成,運輸成本高,發揮好內河航運的價值,比新建一條高速公路強很多。
放眼全國,在“雙碳”戰略下,內河航運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。十四五期間,長江以南區域就規劃了三大運河:贛粵運河、湘桂運河、平陸運河。
2022年8月28日,廣西平陸運河開挖。平陸運河開通后,將形成“海鐵+江海聯運”新格局,從根本上改變北部灣的戰略地位,借助內河大運量、低成本的優勢,吸引更多中西部貨物經由北部灣出海,北部灣有望成為國家級物流貿易集散中心。
在省內,也有發展內河航運的先進經驗。
2015年,濟寧能源發展集團借著瓦日鐵路開通的契機,在濟寧市梁山縣京杭運河與瓦日鐵路交匯處,挖通了一段航道、接通一段鐵路,無中生有建起了一座公鐵水聯運的“梁山港”。
目前,通過物貿引領,濟寧港航已實現了公鐵水聯運和河江海聯運,同時形成了港口運營、船舶運輸、港航建設、船舶和集裝箱制造等全產業鏈運營模式,2000噸級貨船可直達長江,年銷售收入突破百億元。
內河航運帶來的巨大效益和發展潛力,由此可見一斑。
03
“三年行動計劃”對構建“通江達?!眱群铀\網做了清晰的規劃,設定了目標任務。
其中提到, 推進大運河黃河以北段適宜航段復航研究,加快推進小清河復航工程建設。這或許是小清河和京杭運河連通的一個訊號,讓人充滿期待。
一旦兩條河打通,小清河就不再是封閉性航道。山東就能通過京杭運河進長江,通過小清河進渤海,實現通江達海的目標。這對于濟南、對于濟寧,對于整個山東,都是極大的利好。
小清河的腹地主要在魯中地區,京杭運河在山東的腹地主要在魯南,兩河一旦實現連通,就連通了小清河腹地和京杭運河腹地,來自東北的糧食、建材、煤炭等,都可以通過小清河到達京杭運河流域。
根據規劃,未來三年,山東還將實施濟寧港、棗莊港、泰安港、菏澤港及小清河沿線港口匯位和集疏運體系建設,完善提升京杭運河、小清河、新萬福河等“一縱兩橫、三干多支”航道網。
山東省內河航運能力正逐漸釋放,呈現出爆發式增長勢頭,內河港航經濟有望成為拉動山東發展的新經濟增長極。
歷史上,山東多個城市因運河而興,如今這些河流又將重新煥發生機和活力。未來幾年,蓬勃發展的內河航運,或將讓山東不僅只因發達的海港而驕傲,也會因星羅棋布的智能化內河港口而自豪。
(編輯:彭雪; 責任編輯:楊秉鑫; 終審:孫佳音)